以我酌油知之翻译 以我酌油知之的翻译


以我酌油知之翻译 以我酌油知之的翻译

文章插图
以我酌油知之翻译: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卖油翁》 , 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 , 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 , 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
以我酌油知之翻译 以我酌油知之的翻译

文章插图
《卖油翁》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当世无双 , 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睨之 , 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微颔之 。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以钱覆其口 , 徐以杓酌油沥之 , 自钱孔入 , 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 ,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卖油翁》注释1、陈康肃公:即陈尧咨 , 谥号康肃 , 北宋人 。公 , 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善射:擅长射箭 。本句一作“陈康肃公善射” 。
2、以:凭借、按照
3、自矜(jīn):自夸 。
4、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 。圃 , 园子 , 这里指场地 。
5、释担:放下担子 。释 , 放 。而:表承接 。
6、睨(nì):斜着眼看 , 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
7、去:离开 。
8、发:射 , 射箭 。
9、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 , 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 。但 , 只、不过 。颔之 , 就是“对之颔” 。颔 , 点头 。之 ,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
10、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
11、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 。但 , 只 , 不过 。熟 , 熟练 。尔 , 同“耳” , 相当于“罢了” 。
12、忿(fèn)然:气愤的样子 。然 , 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 , 相当于“的”或“地” 。
13、安:怎么 。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轻 , 作动词用 。
14、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以 , 凭、靠 。酌 , 斟酒 , 这里指倒油 。之 ,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
15、覆:盖 。
16、徐:慢慢地 。
《卖油翁》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 , 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 , 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 , 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 ,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 , 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 , 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 , 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 ,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 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 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 , 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 , 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
这个卖油老人 , 跟庄子所说的解牛的庖丁与斫轮的轮扁 , 有什么不同呢?
《卖油翁》赏析该文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了自命不凡的善射手陈尧咨 。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实践出真知 , 熟能生巧 。作品由始至终没有一句夸赞卖油翁的话 , 但卖油翁那纯朴厚直、怀技而谦谨的形象已随着他的言行举止充分地展现出来 。
这篇文章记了两件事 , 一件是陈尧咨射箭 , 一件是卖油翁沥油;这两件事在文章中不是并列的 , 而是有轻重、主次之分的 。卖油翁沥油是主体部分 , 陈尧咨射箭是次要部分 , 是陪衬 。
写陈尧咨善射“十中八九” , 更加突出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高超、精湛的技艺 。写陈尧咨稍有成绩就自夸自傲起来 , 就反衬了卖油翁谦虚朴实的美德 。写陈尧咨气势逼人 , 就映衬了卖油翁从容不迫的态度 。
由于有陈尧咨射箭这一段作有力的铺垫和衬托 , 就把主体部分充分地凸现出来了 。写陈尧咨射箭作者用“十中八九”简括地加以叙述 , 而对于卖油翁沥油 , 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将其过程较详细地写出来 。叙述详略得当 , 主次分明 , 更加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
总之 , 衬托手法的运用 , 使得这篇一百三十五个字的短文叙述疏密相间 , 又重点突出;明白晓畅 , 又委婉生动;主题思想表达得鲜明突出 , 又引人深思 , 富有启发意义 。
以我酌油知之翻译 以我酌油知之的翻译

文章插图
《卖油翁》创作背景陈尧咨性情刚戾 , 但办事决断 。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 , 知永兴军(今陕西)时 , 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 。便组织人力 , 疏通了龙首渠 , 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 , 为政“用刑惨急 , 数有杖死者” 。
陈尧咨父亲陈省华 , 四川人 , 任济源县令 , 陈尧咨兄弟三人随父来河南济源 。一日在龙潭寺读书学习 , 练习骑马射箭时遇到一名卖油翁 , 从老翁身上领悟了一个道理:倒油的本领是长期练出来的 ,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
从此 , 发奋学习 , 刻苦练武 。21岁时考上进士第一名 , 后来当了宋代的吏部尚书 , 当时欧阳修采访了陈尧咨的成长经历 , 并到济源考查 , 写了千古绝唱《卖油翁》的故事 , 成了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 。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 , 欧阳修遭飞语中伤 , 自请外任 , 在出知亳州时作该文 , 记载了关于陈尧咨的一个故事 。欧阳修想通过这件小事 , 表达熟能生巧的道理 。
《卖油翁》作者介绍欧阳修 , 字永叔 , 号醉翁 , 晚号六一居士 , 谥号文忠 , 生于四川绵阳 , 籍贯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 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宋神宗朝 , 迁兵部尚书 , 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
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 , 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 ,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 并积极培养后进 ,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 , 抒情委婉 。
【以我酌油知之翻译 以我酌油知之的翻译】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 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 , 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 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 , 编为《集古录》 , 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公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