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角色遭“性侵”?法官为你驱散元宇宙迷雾

本文转自:看看新闻
在虚拟世界中如何保护人身权利?
近日 , 一名女子在元宇宙游戏中被一男性虚拟人物“性侵”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
受害者是一位21岁的女性 , 她创建了一个女性虚拟形象后 , 遭到一位男性虚拟人物的“性侵” , 当时旁边还有另外一位旁观者在起哄 。 由于虚拟人物的接触能令玩家手中的控制器产生震动 , 受害者感到非常不舒服 。
“元宇宙”是用户以虚拟形象进行互动的虚拟空间 , 成员的身份具有隐匿性和多重性 。 在虚拟游戏中 , 个别用户会对其他虚拟人物实施性骚扰、暴力击打等行为 。 与此同时 , 面对虚拟侵犯行为时 , 用户会有较为逼真的体验感 。 从而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不适 , 那么 , 这种行为能否构成《刑法》上的犯罪呢?
金山法院审监庭法官助理阮彦宁介绍 , 《刑法》中的强奸或强制猥亵行为 , 要求自然人之间存在肉体上的接触 。 就目前市面上普通的虚拟游戏来说 , 主要通过VR设备或较为简单的手柄来操作 。 因此 , 不能随意将“肉体上的接触”扩大解释为包括虚拟角色之间的接触 , 进而认定该行为是《刑法》上的强奸或强制猥亵行为 。
但法官也同时表示 , 现实人与他的虚拟形象具有直接的关联性 , 自然人的人格利益拓展到了虚拟化身之上 。 对虚拟形象进行性骚扰等行为 , 根据具体情况 , 可能会侵害自然人的人格利益、人格尊严等合法权益 。
此外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当玩家通过具有非常强的传感技术的穿戴设备 , 进入到一个虚拟空间时 , 虚拟人和自然人之间的关联性会进一步强化 , 一旦发生了侵害骚扰行为 , 行为感知也会实时地传达给现实世界的自然人 , 侵犯行为可能就会达到强制猥亵、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临界点 。
游戏角色遭“性侵”?法官为你驱散元宇宙迷雾
如何保护虚拟财产?
今年4月1日 , 明星周某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文 , 称朋友送给自己的“猴子”NFT被钓鱼网站盗窃了 。 根据盗窃者后续在交易平台转手的成交额来看 , 该 NFT的价值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 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
NFT中文意为——非同质化通证 , 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权益凭证 , 类似于现实世界中房产证 , 是房屋产权的证明 , NFT就是元宇宙中的资产凭证 , 可用来标记特定资产的所有权 , 也可以代表独特的数字收藏品 。
可以说 , NFT使元宇宙构建数字交易市场成为了可能 , 很可能构成未来元宇宙中原生资产的主要载体 。
上海澜亭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明昊律师介绍 , 目前NFT领域常见的侵权情况有未经数字作品著作权人许可 , 将其作品上传铸造为NFT , 复制、出售存在著作权瑕疵的NFT数字作品 , 甚至直接盗窃他人合法拥有的NFT作品等 。
侵权NFT作品发布者 , 应承担侵犯著作权引发的相关法律责任 , 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 。 与现实世界的知识产权纠纷不同之处在于 , 侵权NFT作品一旦完成交易转移 , 无法在所有的区块链上删除 , 因此对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害更大 。
NFT数字资产的财产安全遭到不法侵害 , 根据具体情况 , 可能会涉及盗窃罪、诈骗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罪名 。
游戏角色遭“性侵”?法官为你驱散元宇宙迷雾
那么 , 用户发布侵权NFT作品时 , 元宇宙平台是否要担责?
近日 , 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审理并宣判了一起与NFT数字作品侵权有关的案件 , 法院经审理认为 , 不同于电子商务平台和提供存储、链接服务等平台 , “元宇宙”平台应该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 , 应当建立一套知识产权审查机制 , 从源头上防止侵权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