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孔雀鱼夹尾病怎样治,孔雀鱼缩鳍夹尾的原因


孔雀鱼夹尾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把所有夹尾巴的都扔了 大量换凉一天的水 如果您买鱼的话 所有的鱼都要清缸
孔雀鱼针尾怎么治? 在孔雀鱼的鱼苗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 , 一般在鱼苗出生一周后至第八周这段时间内患针尾病的比较多 , 如果不注意可能导致鱼苗全部死亡 , 令人惋惜!

针尾病的发病症状
肉眼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尾鳍缩在一起 , 即尾鳍的展开夹角明显变小 , 游动不正常 , 常常独自躲在角落里或者浮于水面 , 晃动身体但不向前游动 , 摄食量减少 , 最后死亡 。 对于稍大的鱼体可能伴有病菌的寄生 , 可看到尾部或者头部皮肤的表面有一层白翳似的东西覆盖 。
是针尾病不叫夹尾
针尾病的发生环境
1 , 相对狭小、鱼只过多的水体 , 当水质变差、水体混浊、残饵粪便较多时 , 易发此病 。

2 , 水温变化大时 , 包括水体的温度和室内温差 , 易发此病 。

3 , 短时间内注入大量新水 , 也是造成针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 。
针尾病的预防
防止孔雀鱼苗得针尾病 , 把握一个“稳”字即可 , 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 稳定水温 。 发生针尾病的水温都不是很高 , 一般在26度以下 , 所以我们要把水温控制在29~30度 。 水温26度与30度的差别是巨大的 , 用手试水也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区别 , 鱼的活动情况和摄食速度也是明显不同的 , 30度水温时的鱼苗摄食量明显增加 , 活动量很大 , 免疫力较强 。 如果室内温度与鱼缸内的温差较大 , 就不要充氧了 , 冷空气也容易引起针尾病 。

2 , 稳定水质 。 鱼苗的密度不可太大 , 一般来说30cm×30cm×30cm的鱼缸 , 放养鱼苗的数量最大为50尾 , 也就相当于一窝鱼苗的数量 。 当残饵和粪便较多时抽出即可 , 蓄水以老水为最好或者晾晒5天以上的水 , 切忌不要大量添加新水 , 待蓄水保持与缸内水的温度平衡 , 蓄水时避免水流冲击到鱼苗身体 。

针尾病的治疗
鱼苗针尾病的死亡率很高 , 如果发现的及时还是可以治愈的 。 对于刚患病的鱼苗 , 可以捞出放到大缸中单独饲养 , 加入少量粗盐或青霉素 , 喂食鲜活水蚤 , 加强过滤使水循环起来 , 强迫鱼苗游动 , 一周内可以治愈 。

总之 , 老水养鱼苗是最基本的原则 , 稳定水温和水质可以有效的避免孔雀鱼苗“针尾病”的发生 。
家里的孔雀鱼生病了 , 有人说是针尾病 , 什么是针尾病?有什么症状?该怎么治? 我的也是最近大批死 , 你仔细看看鱼身上尤其是尾巴 , 背鳍有没有小小的白点 , 很可能是白点病 , 会传染的 , 要换水 , 鱼缸里的东西都用高锰酸钾洗干净 , 把新水温度加热到30度 要慢慢加到30, , 然后水里放海盐俗称大盐 , 没有就用食言 , 网上能搜到水盐比例 , 我不太记得了 , 好像是1/500 , 我加了半勺 , 现在我的鱼已经好了 , 
还有一种叫万能药水的鱼药 , 看看你能不能买的到 , 要快 , 就能来的及救他们
孔雀鱼针尾病怎么治? 是缩尾还是已经针尾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