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活心境

作者:黎荔
雾霾天,活心境
青年人看世界就如“不识庐山真面目”之人,世事纷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充满凌乱与迷惑 。 而中年人多年来穿游于斯,知道生活于现实,许多事物本质都是简单的,就如世上之山,或清幽或雄奇,千奇万化,而实质上都是土石所垒,草木所覆,万变不离其宗 。 所以,不受迷惑,能够通透各种现象,直接看到其目的与归宿,这是中年人的优势,也是中年人的悲哀,他们再没有梦 。 要颐养一份把红尘看透却不看破的心境,并不容易 。
【雾霾天,活心境】我觉得这与自然的变化很相似,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是不是我们的心境,也要到霜染青丝时光逝去时,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般,清晰勇敢坚强 。 心境不同,所见也不同,哪怕是同一事物 。 同样是荷花,在杨万里的眼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折射的是生机勃勃的盛夏之美,而李商隐那里,则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变为哀怨,情思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舞动,听上去仿佛是秋雨潇潇 。 花未变,节气不同,“六月”与“秋阴”,时间不同,心境也不同 。
雾霾天,活心境
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投身于人群,呼朋引伴,聚会喧闹,结伴旅行,以此来化解自己的孤独无助和茫然失措 。 如一路欢欢喜喜牵来的丝瓜花,聚集在一起,千朵万朵地拼了命地开黄花,真有千朵万朵压藤低的架势;如风吹过层层叠叠叶片的摇曳翻卷,波浪起伏 。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就开始独自一人行走在铺着鹅卵石的狭窄、清冷的小巷里,喧嚣的人群在她身后渐渐远去,前面是没有尽头的黑夜……人的心智的成熟,是从独立思考开始的,独立思考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艰难 。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小到生活习惯,大到法律习俗,从行动到思考,其实都在无形中接受周围的影响 。 但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确立自我主体,才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 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开始喜欢“孤独如水已如帛,帛在水中自含蓄”的心境,宁肯让心孤独也不愿意不相干的人来陪伴 。
心境有时流露出来,就是一些生活细节,比如穿着什么衣服感觉更自在舒适、与自己吻合,就十分暴露你的心境和喜好,甚至是年龄,穿透一条牛仔裤或一件亚麻中式对襟的细节生活,其实也足够去洞察一个人的生活印迹和品位变化了 。 比如有一天,突然不再喜欢重金属摇滚或交响乐,而喜欢上了室内乐 。 室内乐的特点是袅袅婷婷,无休无止,像山间一股清泉,清澈,静谧,汨汨流淌,没有方向,无始无终 。 当你感觉特别符合自己的心境时,说明你已千帆过尽,泊岸观云,心情趋于平静,不再激烈,不再紧张,做事的目的性逐渐淡出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心境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持续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 心境与际遇相关,非是地位所能建造,非是金钱所能垒就,也不是读几本书就可以升华思想觉悟,它是人的时间和空间的产物 。 人的成长的背后有一个本质:时间和空间 。 一句话就是:见识 。
雾霾天,活心境
漫长一生最后的心境是什么?我想起1942年10月10日,西归前三天,弘一法师手书“悲欣交集”,是为绝笔 。 这四个字完整地表达了他告别人世前的心境:悲的是世间苦人多,仍未脱七情六欲的红火坑;欣的是自己的灵魂如蜕,即将告别娑婆世界,远赴西方净土 。 而此境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只有过来人才能知晓,有同等感受之人才能道出,传递出来的是一缕悲怆而又恬然的韵致 。

推荐阅读